欢迎来到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学科
发布时间:2008-05-25 编辑: 浏览次数: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创建于1987年,198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被我校确立为重点学科。

本学科自创建以来,始终面向内蒙古自治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水文水资源系统模拟、水资源动态模拟评价、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水污染控制、水信息技术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为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类级教育、专业开设了学位课、专业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题课等30余门课,为水利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此学科曾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1次。在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4名。

本学科面向自治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建立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已形成了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水环境工程、水信息与节水技术、水文系统模拟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为自治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3项。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4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项目3项,这些项目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各项研究、开发经费总计近38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及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项共计4项,其中,《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系统》1993年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1997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辽地区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评价与管理模型研究》1998年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荒漠草原井灌饲草料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199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学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步伐,近10几年来在全区的水资源评价、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与管理及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学科重视师资培养和梯队建设,采取选送国外进修和攻读学位、国内攻读学位和在职岗位培养锻炼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科师资质量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风严谨、学术思想活跃、业务素质较高的学科队伍。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位的1名,硕士学位的3名,在职博士生4名,在职硕士生3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中国水利学会理事1名,“水利学报”编委1名,获内蒙古自治区特殊贡献奖1名,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名。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三等奖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

近10年来,学科在教材建设和学术研究上成绩显著,先后主编出版全国(区)统编著教材5部,校内教材1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6篇。

本学科为适应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先后筹建了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测试实验室;“3S”与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水环境分析测试实验室;水文系统模拟实验室,干旱区水文循环模拟实验室,四水转化实验室,拥有实验室及研究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中型实验仪器如原子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TDR水分测试仪、露点水势仪、农业气象监测站、便携式完全水质实验室、便携式时域土壤水分计等设备,其价值约100余万元,这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和全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学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学科全体教师正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决心在“十五”期间把本学科建设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及博士授权学科,以崭新的风貌跻于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为自治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

下一条: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

关闭

Baidu
sogou